半島記者 徐軍 實習生 李玉清報道
半島都市報7月31日訊 嬰幼兒、兒童意外傷是危害兒童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吞入、吸入異物造成的意外傷,可以說是頻頻發生。日前,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接診到一位僅有10個月的嬰兒,在媽媽為嬰兒沖奶粉的1分鐘時間里,嬰兒誤吞入一個刀片,割傷了咽喉。幸虧送醫及時,未造成生命危險。
半島記者從青大附院了解到,受傷嬰兒僅有10個月大小,事發時間是7月30日中午九游真人娛樂。該嬰兒在隨媽媽到舅舅家時,媽媽去給嬰兒沖奶粉,嬰兒自己玩耍。沒有識別能力的嬰兒拿到擺放在不高處的刀片,隨即放入口中。刀片卡在嬰兒的咽喉處,劃傷咽喉并出血,孩子也出現憋氣的現象。媽媽總共離開的時間不過一分鐘,沒想到嬰兒卻出現意外九游娛樂平臺。
媽媽隨后將嬰兒送到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急診科救治,經過急診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專家的合作,刀片很快被取出。刀片屬于可折斷的美工刀,嬰兒吞進咽喉的刀片為其中的兩段,長度1~2厘米,呈平行四邊形,邊角尖銳,其中一邊是鋒利面。
好在送醫及時,雖然嬰兒咽喉有流血,但尚未造成生命危險。青大附院醫生表示,這樣鋒利的銳器吞入咽喉,如送醫不及時或處置不當,極易給孩子造成生命危險。目前,幼兒咽喉腫脹,聲帶嘶啞,不能進食,需要輸營養液來支持身體。在觀察24~48小時后,孩子才可以出院。
提醒 兒童意外,“防”大于“治”
青大附院醫生表示,醫院經常接診到吞入異物,異物誤入呼吸道、消化道的患兒。在這個嬰兒誤吞刀片當天,醫院還接診到一個誤喝碘伏的患兒。近一個月來,本報報道了多例出現意外的患兒,包括烤腸竹簽插入口險些致命的患兒,毛豆嗆入氣管導致窒息身亡的1歲多小患兒。一個個患兒出現的意外,給家長們一遍遍敲響了嬰幼兒、兒童安全的警鐘。

醫生提醒,對于這種意外,一定是“防”大于“治”。首先,應該盡量不給孩子吃堅果、果凍、橡皮糖等,這些東西難嚼碎、咳不出,一旦卡住,非常危險。其次,堅果、小件物品、刀片銳器等,一定不要放在孩子可以隨手夠及的地方,最好放在高處,或者放在箱子、盒子里并鎖上。再次,孩子在吃東西時哭鬧、逗笑或者打鬧,極易造成類似意外的發生,年幼的孩子沒有安全意識,家長應該在這個時候看護好孩子。尤其是對于自主進食到學齡前的孩子,家長最應該加強看護。最后,在“防”上出現失誤時,及時開展急救是最重要的。急救措施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患兒生命危險,而有時沒有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搶救措施,之后再搶救回來,也可能因不可逆的腦損傷給孩子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影響孩子的生命質量。
來源:報道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