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消費者爆料稱:中國人買一罐“洋奶粉”的錢,在荷蘭、英國等地竟可買到三罐到四罐。
記者調查發現,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市場奶粉原料價格持續下降,然而“洋奶粉”在我國的售價卻在不斷攀高。
那么,“洋奶粉”在國內外的畸形價差到底是什么在“作怪”?

國內外價差,竟達2—3倍
近日,在論壇和微博上,中外奶粉價差引發熱議。不少消費者分享了其他國家和地區與在我國銷售的同一品牌“洋奶粉”的價差,并指出,在我國只能買到一罐奶粉的錢,在荷蘭、英國等多地可購買三罐到四罐奶粉。
重慶網友“BEREALLY”對比了“洋奶粉”在國外與國內的價格,以荷蘭美素1段為例,荷蘭賣10歐元左右,折合人民幣80多元,對應中國市場的美素佳兒,售價就要人民幣200多元,差價巨大。
西安網友“陽寶的愛”說,英國本地產的“牛欄”奶粉,900克原價才合人民幣70多元,價格僅為我國售價的1/3。
記者調查發現,我國內地市場的“洋奶粉”價格不僅比荷蘭、新西蘭等奶粉原產國價格高出一截,相較香港地區也高上不少,同一品牌同一款產品的價差近兩倍。
在英國知名超市的網站上,惠氏金裝(WYETH SMA)1階段900克包裝售價8.99英鎊,約90元人民幣九游娛樂。而在惠氏淘寶商城中,盡管包裝不同,但同樣標注為惠氏金裝1階段900克包裝優惠售價為248元人民幣九游娛樂平臺。
運費和關稅,成本并不太高
為何同款奶粉在國內外竟有如此高的差價?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洋奶粉”實際上成本并沒有成倍增長,價格高昂的背后是因為其已在我國畸形發展為一個不以成本定售價的市場。
首先,奶粉原料的價格近來一直在下降。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介紹,以今年1月份上海海關關區進口奶粉平均價格每噸5103美元(1美元約合6.31元人民幣)計算,1000克奶粉約合32元人民幣。如果采用大包奶粉進口,國內分裝的模式,加上渠道、銷售等費用,一罐900克奶粉的成本不超過100元。
是不是運輸費用推高了“洋奶粉”價格?在英國留學的張雪介紹,從英國空運直郵奶粉到國內的運費加上海關關稅,基本上在每罐80元左右。考慮到“洋奶粉”大宗海運的運輸費用遠低于個人買家的空運成本,以及多個奶粉品牌在亞太地區銷售的奶粉奶源往往是較近的新西蘭而不是歐洲,這一理由站不住腳。